邝炳山:用脚步丈量民情 让“撂荒地”变“致富田”
邝炳山:用脚步丈量民情 让“撂荒地”变“致富田”
本网讯 从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到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从致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家园,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英德市下太镇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而坚实的身影,他就是下太镇人大代表、上太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邝炳山,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实干代表”。自当选以来,他始终带着“让土地生金、让村庄变美、让村民幸福”的初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服务温暖民心,将履职答卷写在广袤田野,刻进群众心坎。

土地流转“闯新路”
当好产业发展的“开路人”
“我们守着这么好的土地,却产不出好效益,问题出在哪?”这是邝炳山经常思考的问题。上太村土地零散,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下,部分土地甚至面临撂荒风险。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他意识到,“与其各自为战,不如抱团发展!”
邝炳山提出了“土地流转+连片种植”的发展思路。然而,部分村民对流转土地心存疑虑,怕“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压力和质疑,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耐心细致地讲解土地流转政策和发展前景。“我们要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让土地生出更多的‘金子’。”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一笔一笔帮村民算经济账、长远账。最终,成功流转连片土地170亩,利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建成了标准化西洋菜种植基地。
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邝炳山积极参与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成立英德市先丰种养专业合作社,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当地的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了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昔日的“零散地”“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希望田”。
白面石矿区玻璃用石英砂岩矿项目是落户沙岗片区的清远市重点项目,总投达资8.6642亿元,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带动镇域经济发展。邝炳山主动将履职阵地前移到一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同项目工作组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工作。“群众白天要干活,我们就晚上去。”他用地道的乡音,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解项目前景和政策,一遍遍地解答村民关于土地流转、补偿安置等方面的疑虑。
邝炳山既是政策的“宣传员”,也是民意的“传声筒”。初期,面对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他反复沟通,摆事实、讲道理,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努力凝聚支持项目落地的最大共识。他详细记录下每一条合理的诉求,积极与党委、政府、企业沟通协调,寻求最大公约数,努力在保障群众利益与推动项目进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凭借这份真诚与韧劲,邝炳山有效推动化解了多项工作难点,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笔记本里的大民生
当好和美乡村的“守护者”
“村头两户宅基地纠纷待调解”“村尾路段需增设路灯”“留守儿童课后托管需求”……邝炳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家各户的“急难愁盼”。
去年以来,他累计走访村民群众50余户,收集意见建议30多条,推动解决各类民生实事20多件。从代办养老认证到帮忙寻找销路,从调解邻里纠纷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他事无巨细,跟踪到底。
“村子不仅要富起来,还要美起来,更要安全和谐。”邝炳山将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平安乡村作为履职的重要内容。他积极响应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号召,带领村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邝炳山积极推进“乡村绿化”工程,动员村民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种植桂花、黄皮、龙眼等乡土树种,利用闲置地块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如今的上太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茶余饭后有了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在守护村民平安方面,邝炳山更是冲锋在前。2023年6月,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上太村一路段山坡出现塌方隐患,严重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险情发生后,邝炳山第一时间冒雨赶到现场,组织党员干部设置警戒线,疏散受影响群众,并制定应急抢险方案。雨势稍弱,他立即协调机械、组织人力连续多个小时清理塌方土方,直至险情完全排除。
来源:新清远
图文:钟履双 谭景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