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红:传达全会“好声音” 谋划乡村新发展
陈燕红:传达全会“好声音” 谋划乡村新发展
本网讯 “当走进会场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激动与自豪,同时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说起列席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经历,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燕红依然难掩激动心情。
作为来自农村基层的党的二十大代表,陈燕红把会场的“好声音”带回了乡村,希望把“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宏伟蓝图,变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日子。“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为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美好未来,也为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更加坚定信心、明晰思路。”陈燕红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基层干部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让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从全会找“路子”
给乡村谋新篇
“回到村里后,我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带头将全会精神融入谋划乡村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推动创新的举措当中,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效。”
在陈燕红看来,全会提到和农村相关的内容,每一条都是指明方向的“及时雨”。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些都让她倍感振奋。她直言,虽然隔坑村近年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发展瓶颈。“此次全会提到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这无疑为我们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我们正谋划着如何通过产业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让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全会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部署,则让陈燕红意识到,基层干部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推动村里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鼓励村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陈燕红还特别关注全会提到要加强乡村治理、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等,而数字乡村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这些年,陈燕红带领隔坑村主动探索“AI+治理”新模式,让高科技走进田间地头。目前,该村在村口主干道、河边、地质灾害点等关键区域,布设AI摄像头和智能感应设备,通过人脸识别、异常行为识别等技术实现24小时监控,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我将带领村‘两委’干部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落实措施,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陈燕红表示。
以履职促振兴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同时也是省人大代表,陈燕红这些年一直把“履职为民、带村致富”挂在心上。她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成立了燕红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优质水稻1500多亩;培育了4个党员致富带头人、10个农业技术能手、20户种养大户等一批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她还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建设了年养殖量达50万只的清远麻鸡(阳山鸡)养殖场、15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稻虾共作基地和阳山淮山加工中心。此外,她还把原有的“富民车间”改造成集仓储物流配送、社区社群团购、直播电商孵化、新业态模式电商运营于一体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把周边村镇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

今年9月,陈燕红带领隔坑村联合七拱镇其他村委会共17个经济联合社入股成立七拱镇首家“强镇富村公司”———阳山县七拱镇联鑫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成立企业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有效加强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领导。“以前村民自产自销,农产品没品牌、没销路,再好也卖不上价。”她介绍,该公司创新“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市场化、公司化的运作,打造七拱农特产品、文创产品自有品牌。同时,还将利用七拱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民宿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产业;统一管理镇域自来水厂、物业、环卫等公共服务项目,“通过17个村共同参与运营,既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而省人大代表的履职,则让她为乡村振兴鼓与呼、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有了更广阔的平台。自2018年当选以来,她累计提交30多份建议,桩桩件件都关系着乡村的发展与村民的幸福。她在当选首年提出的“关于加大乡村公路扶持力度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当年重点督办建议,推动全省超1.9万个建制村全部通行客车。她还创新探索“燕红夜听”联系群众方式,每月一次夜晚入户走访,听村民说难处、提需求,推动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
“接下来,我们将对照着全会部署,一步一步干,把农村建设得更美,让乡亲的日子过得更好!”陈燕红对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清远日报
文字:许甜
图片:李思靖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