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城:五级代表全力推动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清城:五级代表全力推动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本网讯 区域性农副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建设?农文旅人才如何更好“引育留用”?希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优化升级……7月,骄阳似火。清城区两级人大、五级代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集中履职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五级代表全力推动,一件件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迎刃而解,一条条助推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随着活动深入落地见效,调研现场的专注问询、议事厅里的热烈讨论、地头田间的细致走访……构成一幅幅充满温度与活力的人大工作画卷。
上下联动 精准把脉兴产业
7月21日,清城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以“代表联企强链,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开展接待日活动。来自东城街道、横荷街道、源潭镇、龙塘镇的选民群众结合各自领域的实际情况,围绕人才就业、中小企业服务、农产品供销、“专线型公路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等产业发展情况,向总站轮值代表提出了意见建议。
此次接待活动共收集了“关于统筹建设清城区区域性农副产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等5条建议。对选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们将会加强与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和措施,形成相关建议予以交办,并持续跟进建议的办理情况,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龙塘镇人大依托“清远龙塘·城市驿站”的区位优势和工作特色,搭建了人大代表与政府、企业、高校等“驿”起谈常态化交流平台,围绕农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农文旅人才“引育留用”等核心问题,深入调研、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在推动农文旅产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和监督促进作用,为龙塘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建言献策、聚力赋能。
截至目前,平台已成功开展两期活动。第一期活动围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共提出10条意见建议,现场解决4条,后续跟进完成4条,剩余2条属长期办理类型,有力促进农文旅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完善、清远南部文旅共同体初见雏形。第二期活动围绕助力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提出5条意见建议,现场解决2条,剩余3条正在跟进办理中,有效助推政校企合作更加深化、人才“引育留用”环境更加优化、城市驿站人才集聚效应更加明显。
7月中旬,为赋能清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清城区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四个调研组,分别由常委会副主任领衔,联同清城区选出的市八届人大代表,分赴全区八个街镇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采取集中听取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分组实地察看等方式,聚焦“打造大湾区旅游度假目的地,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调研,合力为清城区文旅产业发展把脉,并提出高质量发展意见建议。
以约问效 激活发展原动力
“石角镇如何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助推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石角镇在‘百千万工程’中如何破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难题?”……
7月16日,清城区石角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开展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领导人活动,围绕产业转型质效提升、城乡均衡发展推进、生态保护落地见效等群众高度关切问题,直击痛点、直抵要害,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问询。
石角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从土地资源、“卫星工厂”运营、文旅产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一一进行了回应,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规划。此次约见活动直击发展痛点,问出产业发展“加速度”;聚焦民生关注,问出乡村振兴新活力;深扣生态主题,问出融湾文旅硬举措,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飞来峡镇人大融合“监督+服务”功能,坚持寓监督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推动代表从监督者向参与者、推动者转变,助力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落地见效。
围绕“清远鸡”“丝苗米”等特色农业产业,飞来峡镇人大邀请华南农业大学专家,组织农业领域代表成立“助农服务团”,开展“田间课堂”“直播带货”等活动。在飞来峡镇社岗村,代表联合电商平台为农户开设“飞来峡丝苗米”专场直播,活动当月助销大米1.5万斤,带动农户增收1.2万元;在竹园村,代表协调农技专家实地指导柑橘种植,帮助解决黄龙病防治难题,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集聚民智 代表议事促民生
清城区人大东城街道工委创新性打造“议事小公园”民主协商平台,有效打通基层民主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7月14日,围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优化升级”主题,该平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主题议事活动,邀请医疗领域专家、社区居民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商共议,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设施建设、服务项目拓展、医学生暑期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并梳理出《关于增加健康服务中心便民健康咨询时间的建议》《关于增设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内容的建议》《关于暑期引入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议》《关于探索“公益+低偿”服务模式的建议》等4条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下一步,人大东城街道工委将推动相关部门将建议纳入工作规划,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健康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洲心街道光明片区“民生议事厅”以接地气、聚民智、解民忧、暖民心为宗旨,创新构建“1+2+X”议事主体模式,将“听取民声”升级为“集聚民智”,为破解基层治理难点问题搭建起多元对话平台。
针对外卖骑手“进小区难”痛点问题,该议事厅专题召开“聚焦新业态、破解‘进门难’”议事会。经多方协商,一套兼顾效率与安全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外卖公司统一制作工作证,骑手凭工作证在保安处登记后进入小区,送餐完毕取回证件,这一做法既简化流程,又通过证件留存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获骑手与物业认可,让“进门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黄玉熹 李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