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龙山镇:人大代表“把脉开方”赋能上岳古村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 清远市人大网(新) - /info/9000218252 清远市人大网

佛冈龙山镇:人大代表“把脉开方”赋能上岳古村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1 15:14 来源:平台管理

佛冈龙山镇:人大代表“把脉开方”赋能上岳古村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本网讯 近日,佛冈县龙山镇上岳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紧扣“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走进上岳古村,围绕农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代表们通过察实情、献良策,为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把脉开方”,注入人大智慧与力量。

深耕文化沃土

让古村研学“活”起来

“研学课程是否与学校需求匹配?村民参与度如何?”在上岳村研学基地,镇人大代表黄艳艳现场提问。代表们深入到上岳古村研学基地,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上岳村作为广东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丰富的古建筑文化、朱子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为研学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代表们边走边看,详细了解基地的最新情况。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围绕不同文化板块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像在古建筑文化研学中,孩子们可以深入学习古建筑的精妙结构与保护知识;《朱子家训》解读课上,他们能感悟为人处世之道;生态农业体验区里,学生们可亲手种植、采摘农作物,在田间地头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研学基地预计运营后首年可接待学生约5万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

基地负责人介绍:“研学基地能够结合学校特色和课程标准设计课程,例如与学校教学内容衔接,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差异化学习板块,但专业讲解人才短缺。”针对基地提出的问题,县、镇人大代表、上岳村党总支书记朱伟强建议:“可联合周边中学、职校开展定向培训讲解员,同时开发线上VR游览项目,让文化传播打破时空限制。”代表们还围绕“习武之乡”特色,提议增设“武术研学”课程,打造差异化品牌,让古村文化既“传得开”又“留得住”。

聚焦生态产业

让“金果子”结出“致富果”

在上岳村800亩沃柑种植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沃柑树郁郁葱葱,虽然未到沃柑丰收的季节,但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已经呈现出一幅即将丰收的景象。“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已经打造了800亩的沃柑种植基地,并成立龙兴水果专业合作社,去年沃柑产量3000余吨,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市场反响很不错。”种植园负责人介绍,沃柑已成为上岳村集体经济的“金果子”。代表们走进果园,仔细查看沃柑的生长情况,与农户亲切交谈,询问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病虫害防治成本占比多少?”“销售渠道是否稳定?”镇人大代表朱惠杨追问。种植大户华叔坦言:“去年因黄龙病损失了近5亩果树,电商销售仅占30%,主要靠批发商收购。”对种植户提出的问题,人大代表建议:“要加大科技投入,种植抗病种苗,降低病害风险。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沃柑的品质和产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制作沃柑罐头、果脯等;主动对接电商平台拓宽销路,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让上岳村沃柑销往全国各地!”

汇智聚力谋实策

让发展成果“惠民生”

实地调研后,人大代表、村干部、产业负责人围坐一堂,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具体建议:研学基地要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结合上岳村“习武之乡”的文化优势,开发“武术研学”系列课程,打造独具特色的研学品牌;要加强与旅行社、学校等机构的合作,拓宽客源渠道;沃柑产业要靠科技提品质,运用电商和网络直播带货扩宽销售渠道。

对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代表们建议:“无论是研学产业还是农业种植,乡村发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政府要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保障,吸引更多人才来到乡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朱伟强表示:“非常感谢人大代表为上岳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代表们的建议句句实在,我们一定逐条落实,努力把上岳村的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从文化传承到产业振兴,从民生关切到发展蓝图,上岳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察民情”为出发点,以“惠民生”为落脚点,让人大代表的“金点子”变成了乡村发展的“金钥匙”。在人大力量的护航下,这座古村正朝着“文化有活力、产业有动力、百姓有福气”的目标稳步前行。代表们表示,将结合调研情况,形成针对性的议案与建议,为推动龙山镇“百千万工程”实施、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做到察民情、惠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周淑婷

 

地址:
清远市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
联系我们:
qyrdb@21cn.com
版权:
清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清远人大官方微博
清远人大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