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集中接受媒体采访 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献计出力 - 清远市人大网(新) - /info/9000217425 清远市人大网
首页 > 人代会 > 正文

市人大代表集中接受媒体采访 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献计出力

发布时间:2025-03-06 10:38 来源:平台管理

市人大代表集中接受媒体采访 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献计出力

 

本网讯 文旅产业如何借势“长隆流量”?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产值成功破百亿的麻竹笋产业如何更上一层楼?34日,来自各个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积极建言,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清远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力量。

市人大代表、连山文化旅游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陈艳云:

让全国游客跟着长隆游清远

充分发挥县域特色带动全域旅游

清远长隆开园,为全市文旅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强劲动能?陈艳云建议,要结合清远生态、文化及区位优势,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区域联动等维度,在全市层面统筹,发挥县域特色,将“长隆流量”转化为“全市增量”。

陈艳云也表示,抢抓长隆机遇,需坚持“以流量换留量、用节点带全域”的策略,通过产品创新和机制改革破除县域行政壁垒,实现从“乐园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质变。

如何留住游客在清消费,陈艳云建议,要优化配套服务,以长隆为中心打造“30分钟文旅服务圈”。开通“长隆—市区”免费接驳巴士,串联飞来湖湿地公园、北江夜游、南岸公园、倾国清城文旅综合体等点位,形成“白天乐园狂欢、夜间城市漫游”的消费闭环。同时要加快构建智慧文旅服务平台,集成景区、住宿、特色餐饮、非遗等项目信息,接入清远特色农产品、文创产品销售平台。

陈艳云还建议,在市级层面打造主题线路,实现县域差异化引流。“清远各县特色明显,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山水风光、民俗丰富,可根据每个县的独特资源优势,串联成线。”例如,通过高铁站、轻轨站、清远磁浮旅游专线等LED屏、户外宣传,酒店客房宣传册等方式触达目标客群。以县域特色为基础,她提出打造“长隆+县域”组合产品,邀请文旅达人体验,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设置“#跟着长隆游清远”话题,并推出相应奖励机制。

市人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盘聪骅:

多管齐下促“百千万工程”

在少数民族地区显成效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需要政府、社会和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盘聪骅说。

盘聪骅表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应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三排村利用当地的油茶资源,通过盘活流转5000亩土地,打造了年产值超亿元的油茶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同时,依托连南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盘活354亩闲置宅基地等,打造了三排古寨高端民宿文旅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实现了油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我们村还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专家团队合作打造300亩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通过良种良法种植油茶,实现油茶产业全面提质增效。”盘聪骅认为,与专业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他还建议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产业发展和地区进步提供坚实支撑。

“我在2018年响应县委、县政府‘返乡计划’号召回到三排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发展。”盘聪骅呼吁推进人才回引和本土人才培养,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市人大代表、英德市巨元孖宝麻竹笋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水清:

完善清远麻竹笋产业全链条

让“清远味道”走向国内外餐桌

清远麻竹笋产业在2024年于“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中率先破百亿产值,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成果显著。黎水清对麻竹笋产业发展的下一步提出了设想。

目前,清远部分地区推出麻竹笋种植方面的政策。如清新区对符合条件的新种麻竹笋种植主体给予300/亩补助、英德市推出保价保险。黎水清认为政策还可进一步强化,如对新种植的农户或企业给予种苗、肥料、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补贴,推动农业保险业务,实施税收减免优惠。资金上,设立用于种植技术研发、基地建设等项目的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贴息贷款。技术层面,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加工环节关乎产业附加值提升。黎水清建议,培育一批麻竹笋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鼓励发展深加工,完善麻竹笋储运初加工基地等配套设施,推动麻竹笋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麻竹笋是一款百搭的食品,麻竹笋罐头和笋干在国外市场颇受欢迎。”黎水清表示,麻竹笋在国外市场潜力巨大,希望政府大力支持研发、创新与销路拓展。

为促进麻竹笋产业的市场拓展,黎水清期望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搭建销售平台,同时加大产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才方面,引进行业专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麻竹笋产业。

市人大代表、清远市龙湾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远华: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作为企业代表,清远市龙湾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远华更关注的是企业发展环境。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提信心稳增长促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在报告中读到这些内容,很振奋人心,我们会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陈远华希望政府部门在减税降费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吸引更多企业落地落户。“建议从市级层面加大用地、交通、项目安排等对清新区的倾斜力度,实现清城清新一体化。”他介绍说,龙湾工业园区位于清新区太平镇,占地总面积1300亩,开发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至今成功引进80多家国内外优质企业进驻。2024年,公司上缴税收1.7亿元人民币。陈远华主张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完善了道路、供水、供电、通信、集中供热、危险化学品统一贮存配送中心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打造一座新型的表面处理生态产业园。”

市人大代表、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事务中心副主任禤劲锋:

大力深化校地企协同

积极服务清远产业发展

“目前,省职教城各院校中,与‘百千万工程’相关的全产业链相关专业40余个,相关在校学生超2.7万人;通过‘清远乡村小微企业项目’、科技特派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等方式对口帮扶清远8个县(市、区);高校通过乡村振兴学院每年开展各类乡村振兴线下培训超1万人次……”提起省职教城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方面的工作亮点,禤劲锋如数家珍。

他介绍,自进驻清远以来,各院校主动积极服务清远产业发展,为清远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成立培训基地、产业学院;围绕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开设产业学院;省职教城与清远华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展合作项目60余项,培育新质生产力。此外,省职教城进驻院校作为主要单位深度参与到清远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与清远市产业园区建立超过600个校企合作联系,建设了三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未来,省职教城将引进建设数字和低空经济、创业与孵化园区等产业,大力深化校地企协同,助力项目落地,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留清发展。”禤劲锋表示,将努力把省职教城打造成为集教育、科研、产业、居住于一体的“岭南学苑、山水匠城”,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市人大代表、清远市远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庞忠华:

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评和

心理辅导服务体系

“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呈现‘三低三高’特征:低龄化、低识别率、低干预率,高风险行为、高隐匿性、高共病率,同时存在服务碎片化,家长认知偏差等情况。”作为一线社工机构负责人,市人大代表、清远市远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庞忠华深切感受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紧迫性。这次参会,他把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结合服务青少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关于建立清远市青少年心理测评与心理辅导体系问题的建议》带到会场。

庞忠华建议,政府部门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长效支持,构建三级防护网,即市级指挥中枢、县域服务枢纽、校园前沿哨所。此外,摒弃“医疗化”思维,构建涵盖预防、干预、发展的全链条社会支持网络。

他表示,一方面,建议市政府督促卫健、教育部门建立清远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辅导服务体系,每年定期为青少年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服务,建立“有效”的各个层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分层分类,必要时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治疗,确保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服务。

另一方面,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心理服务的整顿与提升,整顿学校周围及校内校园欺凌情况,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及安全教育。卫健部门重点落实心理辅导效果,确保行之有效,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建议财政局加强财政保障,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财政资金。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心理方面的专家、咨询师等从业人员的引进和培育。

 

 

许甜 张彩霞 毛远策 叶慧勤 江元威 刘淑芳

地址:
清远市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
联系我们:
qyrdb@21cn.com
版权:
清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清远人大官方微博
清远人大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