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破解基层医疗“接不住”难题 - 清远市人大网(新) - /info/9000217403 清远市人大网
首页 > 人代会 > 正文

市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破解基层医疗“接不住”难题

发布时间:2025-03-05 10:12 来源:平台管理

市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破解基层医疗“接不住”难题

 

本网讯 33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与会代表们紧扣报告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就推进“百千万工程”、民营企业发展、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以及提升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百千万工程”

借“百千万工程”东风 激活县镇经济发展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时间节点,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从何处下手?

市人大代表、清新区委书记刘建俊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清新区的内容让他十分关注,特别是清新区的“百千万工程”亮点和民宿“出圈”获得肯定。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今年清新区将推进漫水河等重点领域整治,推动“清新区——清城区南”成为全省全域打造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积极推进“公建民营”社区养老服务等重点工作。

市人大代表、阳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振宇认为,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2025年阳山将狠抓产业发展“三大引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培育,推动无“四上”企业的镇()年内全部清零。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推动更多项目落地阳山。

落实到乡镇,具体该如何发力?市人大代表、阳山县阳城镇党委书记周海南认为,要持续以美丽资源带动美丽经济,打造特色产业、宜居宜业的乡镇新面貌。如成立强村富民公司,通过乡村运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盘活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公共服务基层设施建设,提升主干道风貌,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以阳城镇为例,2025年该镇将通过强村公司的乡村运营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普通村目标15万元以上、典型村30万元以上。除继续助力阳山发展清远鸡、西洋菜、淮山等农业产业外,还重点培育枸杞菜产业,打造连片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市人大代表、连南农业农村局畜牧渔业股股长李年文则关注到了“百千万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用地痛点的问题。他介绍,因用地限制,一农业龙头企业的养殖项目想落地却找不到合适的基地,农业用地问题已经制约地方发展,建议能在政策上提供支持,保障畜牧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公共医疗

探索“一专科一团队”结对帮扶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得到了众多人大代表的关注。

市人大代表、英德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徐华明介绍,英德市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院,实现了从“区域领先”到“三甲行列”的跨越。但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徐华明表示,他们清醒认识到当前仍面临“从鸡头到凤尾”的转型阵痛,例如高层次人才短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滞后、疑难病症诊疗能力不足等,中医特色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服务效能。他建议,清远需深化广清医疗协作机制,将英德纳入广东省、广州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重点覆盖区,推动高水平医院与该院建立紧密型关系,探索“一专科一团队”结对帮扶模式。

市人大代表、佛冈县中医院院长罗福如结合该院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呼吁建立省级医院长效帮扶机制,同时构建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平台,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医疗发展注入新动能。他介绍,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组团式”帮扶佛冈县中医院以来,该医院便迎来发展拐点。但当前存在省级优质资源“下得来”但基层“接不住”的困境,部分尖端技术因设备、人才断层难以落地。对此,建议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政府加强配套资金支持,确保帮扶资源“接得住、用得好”。

针对基层医疗人才短缺痛点,罗福如还表示,尽管该院已与多所职业院校签订实习协议,但现医院接收能力有限,远低于实际需求。建议政府主导建设实训基地,配套专项补助资金,使得更多人才能够在佛冈落地深耕,也为破解基层医疗发展瓶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教育

“先面试后笔试”招聘教师 破解人才流失难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市人大代表、佛冈县第一中学校长潘丽云聚焦县域教育发展痛点,以佛冈县两所公办高中为样本,提出“优化教师招聘机制”“深化广清帮扶协作”等系列建议。

潘丽云表示,自2023年佛冈第一中学、佛冈中学复办初中部以来,初中教学质量显著提升,80%以上优质小升初生源留县就读,扭转多年生源外流困局;依托广州六中、天河外国语学校结对帮扶,凸显县域教育的提质潜力。然而,当前佛冈教育面临优质生源外流、招聘教师名校毕业生比例偏低、新招聘教师中外地生源偏高且服务期满后流失率高等问题。

针对症结,潘丽云建议改革招聘机制,在每年10月份启动教师招聘,实行“先面试后笔试”模式,优先考察教学能力,招录政策向本地毕业生倾斜;强化生源保护,推动市级层面出台县域高中振兴计划,限制优质生源跨区流动,严控骨干教师调动;深化广清协作,扩大结对帮扶范围,支持两校初中部扩容,巩固生源留存成果。

市人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副校长莫艳辉同样关注的是县域高中师资的问题。莫艳辉发现,当前临聘教师群体存在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稳定性差等问题,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改善这一状况,她建议提升临聘教师待遇,以此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投身连南教育事业。

莫艳辉同时表示,连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教师不仅要承担常规教学任务,还需额外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等多方面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鉴于此,希望能设立临聘教师专项资金补贴,为他们提供切实的经济支持;或者在编制分配上予以倾斜,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与稳定性,“重视并解决这一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育质量。”

市人大代表、广铁一中外国语学校校长杜莉表示,清远有不少学校组团去师范类名校进行招聘,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新增了大量的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建议加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之间的衔接和课程的研讨,增加教学的前瞻性和连贯性。

关键词: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

加大文化旅游与“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融合力度

近年来,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提振农村消费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

在连州代表团分组讨论中,市人大代表们也围绕如何抓住这一浪潮,推动连州市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等话题展开积极讨论。

市人大代表、副市长苏锦丹在现场为连州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招”。在农业板块,他建议要进一步关注和支持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品牌化、标准化;在文旅板块,重点打造“硬设施”和“软环境”,以“小成本”带动经济“大活跃”,全域打造农文旅体验业态,加大文化旅游与“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融合力度。

市人大代表、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在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将以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的责任担当、使命担当,以工业思维赋能农文旅高质量发展,在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和产业政策方面予以保障,以多元共生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提升农文旅品牌影响力离不开宣传推介。市人大代表,清远日报社社长、清远广播电视台台长郑伟文认为,连州拥有独有的农文旅资源,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要用好刘禹锡等名人名家名片,进一步擦亮历史文化名城招牌。他表示,将充分发挥市级党媒的全媒体传播优势,讲好连州故事、传播好连州声音,助力连州农文旅融合发展“出圈”。

连山代表团讨论现场,“农文旅体康融合”成为代表们讨论的高频词。市人大代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书记许崇砚表示,将持续深化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建设好“粤北繁制中心”,利用连山资源禀赋,在粤湘桂三省()交汇处打造一个集“育、繁、制、推、融”为一体的“种业硅谷”。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四季旅游IP,进一步挖掘非遗资源,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产业园建设,办好民族特色节日和体育赛事。

围绕连山农文旅体康产业融合发展,人大代表们也在操作层面提出建议。市人大代表、连山民族小学教师赵代媛建议,连山要共建“绿美三水瑶区”,制定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瑶区老旧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规划出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市人大代表、连山金太阳幼儿园园长董泽美建议,连山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民宿建设、改造和升级,同时提供低息贷款和贷款担保等优惠政策,降低民宿经营者融资成本,促进快速发展。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连南瑶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房伟艳在分组讨论上深情呼吁。“连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省、市级非遗项目也比较多,不少游客来连南旅游也很喜欢连南的文创产品。”房伟艳说,自己和身边的非遗传承人开发了不少创新产品,但苦于没有地方展示这些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她建议政府部门牵头打造“非遗文化街”或“非遗文化区”,集中展示非遗人才的手工艺,如瑶绣服饰、装饰画、文创手包等创新产品,构建非遗产品展销一体化平台,让更多人看到瑶族文化和特色产品。同时,房伟艳希望可以将非遗人才集中起来,除了展示、售卖非遗产品外,还能促进人才交流。

 

 

彭勇珍 钱敏敏 林良田 洪会强 钟履双 张彩霞 吴畏 叶慧勤 江元威 邱炜民 刘淑芳

 

地址:
清远市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
联系我们:
qyrdb@21cn.com
版权:
清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清远人大官方微博
清远人大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