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良法促善治!市人大常委会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清远市人大网(新) - /info/9000217344 清远市人大网

立良法促善治!市人大常委会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5-02-28 15:17 来源:平台管理

立良法促善治!市人大常委会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本网讯 实施全省首部推动耕地利用的地方性法规,促进全市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2650亩;围绕“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以立法推动英德红茶产业上规模、强品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立法,助推农文旅产业强融合走特色……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小切口”“小快灵”精细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效发挥立法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以高质量立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服务中心大局

护航高质量发展

实现良法善治,关键在于围绕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实际开展立法。作为全省首部关于推动耕地利用促进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清远市耕地利用促进条例》包含了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耕地合理利用、监督考核等内容,采取系统性方案,促进耕地利用适度规模化,提高综合效益,助力清远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该《条例》施行后,全市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2650亩。
 

聚焦推进“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的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开展《清远市促进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制定工作。该《条例》针对当前英德红茶产业存在品牌意识不强、地理标志标识使用不规范、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英德红茶种植与加工、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产业扶持与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将为推动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常态化的制度保障。

民生和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使命。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清远市城乡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建立乡镇监管体系,提升建筑垃圾利用率,推动建筑垃圾收纳场的建设与规划。该《条例》将于今年31日起实施,不仅规范了我市城乡建筑垃圾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将建筑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还补齐了我市城市基层治理短板,结合已出台的《清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清远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助力城乡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质升级。

市人大常委会还以推动广清产业合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开展跨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广清合作深度一体化。同时,探索开展北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粤桂湘三省(区)三市民族地区合作等跨区域协同立法。

根据《清远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计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清远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与《清远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作为初次审议项目,同时继续审议《清远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清远市促进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条例》,并将《清远市燃气管理条例》列为预备项目。

“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清远实际,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探索‘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完善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努力让每一部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多渠道收集立法民意

清城区人大常委会凤城街道工委创建“相约梧桐下”基层立法进社区议事品牌,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连山吉田镇人大融合人大代表“家站点”功能,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阳山大崀镇人大打造立法、普法、用法三个“1+1+1”法治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2024年,全市8个设在镇(街)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作用,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以“小”站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大”理念。

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对于在立法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大意义。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进行了修改完善,理顺基层立法联系点管理机制,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履职评估机制,增加了组建信息收集队伍、推荐基层立法联络单位和设立立法工作室方面的规定;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扩点延面”工作,增加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和清远市律师协会为清远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立法工作触角延伸到不同地域、行业和领域,助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积极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点站合一,加强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网上立法联系点建设,推动收集民意、汇集民智等工作“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和阵地。凤城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创建“相约梧桐下”基层立法进社区议事品牌,并不断纵向延伸探索,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依托“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清远市人民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基层立法双联系工作平台的互补优势,联合街道党建办、司法所、复退军人服务中心、妇联等部门在辖区内策划开展各类社区普法活动,持续培育“社区普法代表先行”“高基里社区‘木棉˙小站’基层立法志愿服务”等一批新品牌,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为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连山吉田镇人大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家站点”深度融合、点面结合共同推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该镇人大将吉田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延伸,逐步形成“点站室”结合,即“点推广、站室落实”的点面结合立法工作新格局。该镇人大还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以“凉亭聊事”“公园说事”“小区听事”等方式收集民意,并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小组活动,通过开展茶话会、座谈会、见面会的形式面对面讨论,收集立法方面的意见建议。

大崀镇人大通过健全一个组织领导机构、建好一个立法工作阵地、建强一支立法工作队伍,融合“1+1+1”力量,坚持立法联系与人大代表工作相结合,实现两者有机联动。此外,该镇还建立“线下+线上”相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在“线下”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主题公园等场所,通过召开立法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群众等方式广泛征集民意,汇集民智;在“线上”主要用“粤人大”、清远“智慧人大”、微信群等方式,便于群众查阅信息、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实现立法联系“不打烊”。

坚持立法与实施并重

持续推进地方性法规“三入”工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与实施并重,持续推动已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以下简称“三入”工作),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立法后评估、编制清远市地方性法规实施工作简报等方式,切实促进地方性法规发挥助力发展、化解矛盾、提供保障等作用,做好地方立法“后半篇文章”。据统计,全年全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上报适用地方性法规案例120余宗。

有村民利用公共区域违法建设?《清远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有群众在内巷排放污水污染城市道路?可以根据《清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进行处理……自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三入”工作决定,清新区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对当地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推进“三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全面推动清远市地方性法规在清新区落地落实。

在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工作中,清新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了解区内饮用水源水质保护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村庄、企业进行《清远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宣传,鼓励公众举报违法行为,以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的落地见效。石潭镇紧密结合镇域实际情况,围绕“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存在街镇卫生和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充分利用《清远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通过广泛普法、严格执法等一系列工作举措,适用地方性法规处理案件10宗,有力地提升了镇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

此外,清新区人民检察院聚焦服务大局,适用《清远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依法向相关镇政府发出磋商函,督促其依法履职落实辖区内住宅小区“飞线充电”的现象,防止消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执行《清远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督促区城综局加强辖区厨余垃圾的收运管理,促使清新区启动了对中心城区厨余垃圾的分类收运,清新区人民法院把“三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在普法活动中穿插宣讲地方性法规。2024年,该法院共开展“法律六进”活动52场,普法讲座16场,服务群众8400多人次。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进地方性法规“三入”工作,加强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推动,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实施和全社会参与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工作格局,开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推动地方性法规从“纸面”落到“地面”,走进社会生活,促进立法成果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许甜 刘旭)

 

地址:
清远市人民二路18号市机关办公大楼1号楼
联系我们:
qyrdb@21cn.com
版权:
清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清远人大官方微博
清远人大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