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特色蔬菜纳入“绿色通道”、保障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我市省人大代表直面省政府部门为民发声
建议将特色蔬菜纳入“绿色通道”、保障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我市省人大代表直面省政府部门为民发声
本网讯 1月14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提办对接”现场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等八个政府部门设点“摆摊”,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对接。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门举办“提办对接”现场活动,来自清远的省人大代表怀揣民意,直接面向省政府部门为群众发声。
建议纳入“绿色通道”
降低岭南特色蔬菜物流运输成本
排队半小时后,省人大代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燕红向省自然资源厅工作人员递上了《关于将岭南特色蔬菜纳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范围的建议》。然而,她被告知,这份建议需由省交通运输厅来协调解决。于是,她又站在了省交通运输厅摊位前长长的队伍中。
“西洋菜、枸杞叶这些独具岭南风味的特色蔬菜,不仅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更是当地农户赖以增收、实现富裕的重要经济来源。希望在高速公路运输中能享受到‘绿色通道’政策带来的便利。”陈燕红坐下后,当即递上建议说明来意。她表示,目前,受限于现行的政策框架,这些特色蔬菜在运输环节需承担较高的物流成本,成为了其市场拓展和竞争力提升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销售范围和市场占有率。她建议启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调整工作,将西洋菜、枸杞叶、番薯叶等岭南特色蔬菜纳入其中。
“比如,西洋菜深受南方人喜爱,极具市场潜力,亩产高达3000公斤,价格约为每公斤10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这些蔬菜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损,需要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持。”她举例说,阳山西洋菜上榜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是全省七个入选的农特产品之一。目前,全县西洋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预计年产量达16.25万吨、产值9.75亿元,可带动3000多人就业。“将岭南特色蔬菜纳入全国鲜活农产品目录,并享受绿色通道政策,不仅有助于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吸引更多外地客商前来采购,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省交通运输厅的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后表示,需将建议带回去研究并向上反映。陈燕红很开心:“只要你们收了我的建议,就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建议调整经费划拨与结算方式
保障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
“出生缺陷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痛苦与经济压力,极大地影响儿童生存和生活品质,已然成为极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难题。”在活动现场,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郭晓燕向省卫生健康委提交的是《关于调整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经费划拨与结算方式的建议》。
郭晓燕表示,目前,清远建成1家市级干预中心(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与8家县级干预中心。根据有关规定,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需方经费由省、市、县三级按6:2:2的比例配套,其中省、市级部分会直接下拨至县级财政,由县级财政进行统筹管理。但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实施已超6年,现行经费结算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打击了定点服务机构的工作热情,阻碍了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的推进。
她认为,市级出生缺陷干预中心在项目实施管理方面具备更强大的管理人员与技术力量,对项目方案的理解、经费的管控以及质量的把控更为精准、严格,更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实施质量的提升。“建议调整经费划拨方式,将省、市、县各级配套经费直接划拨至市出生缺陷干预中心。同时,调整结算方式,由市级出生缺陷干预中心依据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的登记量,与全市各级定点服务机构按照服务量每季度进行结算。”
省人大代表、清远市德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宪文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作人员就《关于加强省市合作、共同盘活闲置资产的建议》进行了沟通,希望对闲置的资产资源进一步发掘使用,包括盘活清远地区的省属高校的屋顶光伏资源等。他还与工作人员交流了做好城中村改造有关工作的新政策,希望通过政策指引,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安置。
张静华、范秋萍等代表则与省政府相关部门就有关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水库建设工程等方面的建议进行了现场对接,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许甜 潘伟丽 梁绍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