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长隆、广清永高铁……省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项清远利好
清远长隆、广清永高铁……省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项清远利好
本网讯 1月15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省长王伟中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释放了多项与清远有关的利好,包括提出“高质量建设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清远长隆首期项目建成运营”等,并在2025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涉及做好广清永高铁项目前期工作、新开工清远黄茅峡水库等,明确实施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
关键词一
推动清远长隆首期运营
据长隆集团此前消息,清远长隆度假区首期项目即将迎来试营业,首期项目包含长隆森林王国、长隆森林大自驾、长隆长颈鹿城堡酒店及长隆森林温泉乐园,开园后周末旅客高峰预计可达5万人,年接待游客量800万人次。
目前,清远长隆已拥有多个全球最大的迁地保护动物种群:非洲象、黑犀牛、白犀牛、长颈鹿等一批国际公认保育困难的动物种群,都在清远长隆实现了成功繁育,多个动物种群甚至三代、四代同堂。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旅游南部滨海旅游带、北部康养休闲旅游带专项规划。
关键词二
推动广清永高铁开工
自2016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大力呼吁建设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项目。该项目2022年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2024年7月,国铁集团正式启动广清永高铁项目勘察设计工作,并于12月24日至26日组织了现场踏勘及预可研审查会议。
广清永高铁线路起自广州北站,向北途经广东省清远市至湖南省永州市,连接粤湘两省三市。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广清永高铁投资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粤北地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来自清远的省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推动永州经清远至广州高铁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的建议》,建议广东省沟通协调国铁集团,加快项目勘察设计相关前期工作,推动项目2025年开工建设。
关键词三
加强清远岩山寨遗址考古挖掘
岩山寨遗址是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重点推进项目,位于清远市英德市青塘镇榄村,是岭南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清楚反映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岭南社会开始加速分化,出现岭南地区最早的复杂社会。
关键词四
高质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
去年以来,广东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清远也将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新增“千亿级主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居全省第1位。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732个、投资超2000亿元,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一年时间“从无到有”,落户企业超500家。
关键词五
做好清远“土特产”文章
2022年12月,清远提出以工业思维、系统思维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
数据显示,五大产业综合产值从2021年的192亿元增加到2024年末超400亿元,仅用三年时间整整翻了一番,清远鸡、麻竹笋2个产业更是率先突破百亿大关,拉动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已带动20万农户、超60万人增收。
关键词六
新开工黄茅峡水库
清远市黄茅峡水库工程位于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下游6千米处,坝址以上集水面积7977平方千米。工程任务是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航运和改善水生态环境。该工程建成后,可优化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提高珠江三角洲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朱文华 许甜 毛远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