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乙明:“林长制”变“林长治”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吴乙明:“林长制”变“林长治”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本网讯 英德市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森林面积10.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这里四季常青、林木苍翠,推窗见绿、移步即景,这一切与镇人大代表吴乙明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近年来,吴乙明始终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鞭策自己,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发挥岗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推动绿美石牯塘生态建设。吴乙明常说,我既是人大代表,也是村干部,我必须对这片山林负责,对父老乡亲负责,更对祖国的绿水青山负责。
创新巡林机制争当护绿先锋
吴乙明原是一名退役军人,2013年,他挂念贫困的家乡,毅然回到了联山瑶族村,在村内开办了麻竹笋加工厂,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并于2021年被选举成为石牯塘镇人大代表。
联山瑶族村山多地少,不少村民都是依靠这一片青山生活,如何守护好村中的绿水青山,是吴乙明要重点考虑的问题。2021年,联山瑶族村在英德市林业局和石牯塘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全面推行林长制。吴乙明作为村级林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作为一名村级林长,巡林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吴乙明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对机制进行了创新。他要求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成员牵头,对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四个网格进行不定期巡林工作,全体村民则根据各自耕作的林区开展巡林工作,发现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及时上报村级林长。
吴乙明每月至少3次带领2名副林长、25名村级巡山员,以4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成4个网格深入山林巡查。每次巡查来回便是几小时,每个山头、每条小沟、每处隐患点,他都要求巡护到位。“我们一般早上6点就开始徒步巡山,饿了累了就靠在树下吃点干粮休息,一直到下午5点才回来。”吴乙明说道。
创新的机制切实增强了联山瑶族村的生态资源管护能力,自联山瑶族村1956年建村以来,该村10.8万亩的森林从未发生过火灾。
以坚守为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林业工作者,自豪感和使命感一直激励着吴乙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时刻鞭策自己要做生态建设的“宣传员”。
他深知,做好宣传工作,让村民将“爱护生态环境”牢记在心是最好的办法。因此,在推行落实林长制工作中,他多次组织全村村民在“流动夜校”课堂上开设林业专题课程,重点学习森林防灭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涉林违法行为法律法规等知识。在乡村绿化行动中,他积极召集“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通过进村入户发放倡议书、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横幅、开展有奖知识问答、趣味游戏等方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做深做细思想动员工作。
同时,他也时常带领护林员走村入户,为村民普及林长制的相关知识,增强村民的防火守林意识,从而带动身边群众从思想上发生根本转变,主动投入到植绿、护绿的队伍中。
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上,吴乙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工作目标,积极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做新时代的“拓荒牛”。
此前,联山瑶族村主要收入来源是靠种植笋竹、采集野生菌类贩卖。如今,该村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动员村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把约4000亩林地打造成特色农特产品产区,种植灵芝、冬菇、木耳、茶叶、中药材及麻竹笋等农产品,大大增加了群众的收益。“现在村里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了2万元,林下经济收入达到1万元,占总收入的50%。”吴乙明说道。
近年,吴乙明还计划和清远市农业企业家协会在联山瑶族村共同打造网络带货直播间,把瑶族村的特色产品带出去、走出去。林下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联山瑶族村过山瑶的生活方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联山瑶族村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山里空气的负离子,成了城市人眼中的香饽饽,“大山里的小乡村”声名在外,推动了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外来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林下特色产品的销售,带旺了民宿、餐饮业的发展,每年能带动村民人均收入增收近2000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让村子有更好的发展未来,我会尽自己所能,带领全村上下抓实抓细林长制工作,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吴乙明始终坚守在一个又一个轮回的四季,甘之若饴为石牯塘镇绿色事业奉献,为联山村委会能“身披绿衣”无悔付出。
(邓文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