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产业转移、乡村振兴成高频词
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高质量发展、产业转移、乡村振兴成高频词
本网讯 2月16日,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踊跃发言,围绕高质量发展、产业转移、乡村振兴等方面建言献策。
关键词:招商引资
紧抓产业转移机遇走出去“敲门”招商
“阳山应该紧抓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到阳山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汉球参与阳山组讨论时,鼓励包括阳山在内的全市各级干部和企业多走出去“敲门”招商,积极谋划引进优秀企业,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各项经济事业,并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当家、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聂公佐也表示,招商要主动“突破思想,寻求转变”,拒绝“等靠要”,多去向发达地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点抓县域经济的发展,结合本地“土”“特”“产”等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同时加强与省级单位沟通协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支持,推动产业帮扶与经济发展互促互进,助推全市经济工作提质增效。
清城区石角镇是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的主战场,市人大代表、石角镇马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世财表示,马头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纺织服装产业产业有序转移,通过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造,整合出1600多亩地等待龙头公司开发,从而带动村民就业,实现村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加快金融赋能,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
深耕金融一线20年,市人大代表、清远市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松开表示,清远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缺乏数据信息、风险分担机制及政府贴息的支持等。建议政府加强信息共享,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分散在银行、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整合成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形成能有效覆盖各类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系统,解决银行与农企、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扩大财政担保基金的担保对象和范围,多形式为“三农”群体增信,鼓励银行将更多资金精准投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代表、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盘聪骅关注的是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油茶产业。因缺乏油茶发展专项资金和具有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公司的带动,连南的油茶产业发展仍处于“人种天养”“广种薄收”的传统经营方式。盘聪骅建议,清远可以实施油茶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生态公益林调整审批,培育一批适合粤北山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种植、修建、病虫害防治等业务培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连南油茶产业示范园申报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阳山的农产品很多,但是大多还是停留在原材料销售的层面,产品价值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燕群认为,阳山拥有大型的西洋菜种植基地,种出来的西洋菜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但面临着品牌辨识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和销售受季节周期制约等问题,建议政府做好长期规划,以深加工、预制菜等模式打破农产品的季节限制,提高农产品价值,撬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助企纾困
设立“清远企业家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作为一座富有改革精神的城市,“清远经验”发轫于企业界。在奋力拼经济的关键时刻,市人大代表、嘉福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彭春元建议,设立“清远企业家日”,以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彭春元表示,民营企业是我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设立“清远企业家日”的同时,建议举办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努力为企业纾困解难;集中表彰一批优秀企业或企业家,出台一批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做到“放水养鱼”,激发市场活力。
市人大代表、广东新亚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家锦建议,清远要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品牌建设及产品推广,加大技改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市场主体的合理融资需求。积极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深入落实人才政策,优化完善人才惠企服务保障,以更大力度助力企业引才留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代表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针对农村撂荒土地,市人大代表,清新区浸潭镇龙须带水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强建议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奖励机制,鼓励农户回乡耕作,如一些补贴和减免举措,或引进“托管式”种植服务,实现连片种植,发展土地流转、农机和劳务服务等多种社会化服务项目,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市人大代表、清城区源潭镇迎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记权关注的是乡村风貌提升。他建议,清远要加强研究农村“三线”整治措施,推动解决农村电线、通信线缆、广播电视线等杂乱无章、管理困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建议清远市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加快谋划推进英德至清远城区快速路规划建设,为助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市县经济社会融合、乡村振兴发展等提供更大的交通支持保障。”市人大代表、英德市公路事务中心主任赖永青提出,除了乐广高速,目前英德至清远城区的市域公路少,现有的县道也是弯多路窄,技术等级低,通行状况差,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议规划建设英德至清远城区快速路,加强英德市副中心与清远市域融合核心区的密切联系,全面加快入珠融湾步伐。
关键词:基础教育
加大优质位有效供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定了教育工作者们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信心。
市人大代表、清城区飞来湖中学党总支部书记、校长邓燕华建议,由市级层面加快协调解决松苏岭中学、松苏岭小学教育用地问题,加大优质学位有效供给,缓解清城区教育资源短缺困境。
市人大代表、清城区凤鸣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颖仪建议推动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升教研型教师的素质,增加心理辅导教师的配备,强化校内教育的同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强家庭教育,使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市人大代表、英德市大湾镇中心小学教师林神葵把目光聚焦在乡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身上。林神葵建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可在各乡镇试点成立“童伴妈妈”爱心组织,由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牵头,各社区和村委妇女主任作为“童伴妈妈”的领队,在各自然村遴选政治意识强有爱心的长住女性,经培训后作为本村留守儿童或困境儿童的“童伴妈妈”,让“童伴妈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部分教育和陪伴的功能,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更健康成长。
(彭勇珍 黄馨 何帆 叶慧勤 张彩霞 钱敏敏 陈荣汉 曹成飞 见习记者苏妮妮)